“倒爺”坑人坑己,額溫槍市場或將一地雞毛
從100元不到,漲到500元,甚至還要更高,價格一天一個樣,這是疫情期間額溫槍價格的真實寫照。根據了解,此次額溫槍價格如此詭異,究其原因就是“倒爺”趁此次“國難”,復工復產期間,額溫槍的需求劇增,借此哄抬物價。
不過,“倒爺”也要分“正經”和“不正經”的,手上有現貨的是正經“倒爺”,沒現貨的“倒爺”自然屬于ZA騙類的了。
先來說說有貨的“正經倒爺”,這些人手上是有現貨,隨時可以發貨,那他們的貨從何而來?其中,一部分是預測了今年額溫槍需求將會大量增加,提前囤貨,不過這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一部分是采購方拿著紅頭文件按照訂單計劃完成采購任務后,一些超量的額溫槍也落入這些采購商的手中,再經各方利益誘惑或者偽造紅頭文件,采購商采購計劃之外的這些額溫槍就落入倒爺手中,拿貨后的倒爺層層轉手再翻多倍價格獲取暴利。更有一些黑心采購商無視法律,自己當起了“倒爺”。
再來看看另外一批“不正經倒爺”,他們手上沒貨,但是騙人起來毫無人性。先來看一個例子,2月,一南京市民找到所謂的手上有貨的倒爺,經過協商后,達成100多萬的訂單,倒爺謊稱直接與工廠建立訂單,要發貨首先要預付10萬元,發貨后再打尾款。
第二天,倒爺將物流信息和貨物外包裝均發給這位市民,隨機就收到這位市民的尾款,但是后來卻發現箱子里只有一瓶礦泉水,這種例子很多,甚至有的倒爺手上有現貨,但是發貨的卻是充電器,當然這屬于ZA騙。還有一種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就是“額溫槍資金盤”,無貨的中間人B在有貨的賣家A和買家C中當起了中介,利用額溫槍價格的信息差賺取差額,而這種操作根本不需要B出一分錢。
大部分“倒爺”的額溫槍來自鍵盤
“倒爺”們的額溫槍多數都來自鍵盤,他們想讓自己手中有多少臺現貨就在鍵盤上輸入多少現貨,當然這里不排除有些是期貨。
根據宏觀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2月26日,國內生產、銷售額溫槍的相關企業一共才只有136家,廣東占比約87%,高達106家,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占比還不到13%。
同時,國內2018年手持紅外體溫監測儀的產能為25萬,2019年也僅上升至30萬臺,而2月初,工信部披露數據顯示,國內疫情期間手持式紅外測溫儀的市場缺口約為55萬臺。本來額溫槍生產企業就少,額溫槍大部分都被國家征調,加上疫情復工剛剛起步,那么“倒爺”手上動輒1萬臺的額溫槍從何而來?
在細分產業結構分析之前,先了解一下額溫槍。額溫槍的大致技術原理是:一切溫度高于零度(-273.15℃)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射紅外能量。其輻射特性、輻射能量的大小、波長分布等都與物體表面溫度密切相關。
反過來,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準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所以額溫槍工作所需要重要的部件是紅外傳感器獲取溫度數據,以及芯片處理獲取的數據。
目前,市面上額溫槍常見的解決方案是紅外熱電堆傳感器(材料為N型和P型的多晶硅)和一個內置ADC的MCU芯片。先來看看芯片廠商的具體情況,杭州晶華微總經理羅偉紹博士表示,紅外測溫芯片是晶華微主要的產品之一,公司于2月12日復工,其他部門的員工參與到車間工作,加班加點生產、發貨。截止目前,晶華微相關芯片產能已經提升了好幾倍,預計到3月份結束能夠提升十幾倍。
但是筆者注意到,晶華微的訂單在3月初之前已經翻了十幾倍了,所以目前這個節點其產能還是逐步加大,這么一來下游的額溫槍生產廠家的產能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在價格上,現在關于額溫槍的相關芯片已經從之前的每片5元炒到每片95元,增加了18倍。
羅偉紹博士表示,晶華微的芯片價格并沒有因為疫情波動,依舊是以往的穩定出貨,與其相關的晶圓廠、封裝廠、終測廠等上下游廠商均積極配合。
再來看看傳感器廠商,在與傳感器廠商溝通的過程中,筆者明顯感覺到整個傳感器上游是沒有貨的,包括原材料的獲取也存在很大難度(下有聊天截圖)。同時,在其他方面獲得的消息來看,結果亦是如此。
上海嘉定的上海微技術工研院擁有8寸MEMS中試線,2月3日復工,全力生產紅外傳感器,目標產能為800萬,但是由于受到管帽、濾光片以及封裝等上游產量的限制,實際上產能遠低于這個數字,包括國外的TE公司在深圳分部的熱電堆紅外傳感器也已經全部賣完。也有行業人士預測到5月份,整個熱電堆紅外傳感器才能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
所以,從產業和產品結構層面綜合來看的話,大部分“倒爺”目前手上是沒有那么多現貨的,一天一個價的現象根本就是哄抬物價。那么可以定義為哄抬物價?
早在2月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出臺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查處哄抬價格行為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對經營者哄抬價格劃定了界限,如下:
1、在銷售防疫用品過程中,強制搭售其他商品,變相提高防疫用品價格的;
2、未提高防疫用品或者民生商品價格,但大幅度提高配送費用或者收取其他費用的;
3、經營者銷售同品種商品,超過1月19日前(含當日,下同)后一次實際交易的進銷差價率的;
4、疫情發生前未實際銷售,或者1月19日前實際交易情況無法查證的,經營者在購進成本基礎上大幅提高價格對外銷售,經市場監管部門告誡,仍不立即改正的。
退一步說,目前有消息稱部分上游廠商價格有所增加,但是幅度不大,額溫槍的總體成本已經達到200元左右,賣到400以上,翻了一倍還不止,顯然還是觸犯了相關條例。
疫情結束后或將一地雞毛
從上面額溫槍企業的數據可以得知,整個行業本來就是一個小眾行業。只是因為這次疫情的緣故,由“倒爺”點燃了這個行業的一個虛假高峰,在企查查上,筆者發現2020年到目前新增的額溫槍企業就有26家,2018年和2019年全年分別都只有11家。
羅偉紹博士表示,非常擔心大家一窩蜂進入醫療市場,熱度褪去后又只剩一地雞毛。其實想一想,我們也明白,到時候,額溫槍廠商的產能全部釋放,市場上和“倒爺”手上會囤有一大堆額溫槍銷不出去,這是必然的。但是受影響較大的不是“倒爺”,而是那些業務單一、一直專注這個領域的廠家,疫情之后他們的銷量將會呈現出斷崖式下跌。一旦銷量降低,將會直接影響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
其實,我們從“倒爺”的身上可以進行自我反思,整個國內的額溫槍目前發展仍然比較緩慢。我國額溫槍在芯片和紅外熱電堆傳感器有很大一部分依賴國外進口,國內額溫槍產業上游產能不足,技術進度較為落后以及非接觸醫療設備普及程度不夠等等現象,這些都是暴露在產業面前較大的問題。
前不久,筆者聽了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講了一個故事,20年前,他去美國出差,在金門大橋上開著車,發現旁邊的車道,車輛非常少,而且是沒有收費口的,于是他就變道開了過去,結果才發現是ETC車道,還是沒有閘桿的。
大家想想20年前,美國就已經實行ETC了,國內的ETC在近幾年由政府的推行下才大火,國內的多部分市場就存在這個問題,往往是由政府主導,市場本身推動力不足。一旦有政策動向或者市場熱點,所有人拼了命想鉆進去,殊不知整個社會的需求市的。
“紅外測溫領域技術含量比較高,有一定的準入門檻。穩定、成熟、性價比高的芯片+應用方案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市場應用案例積累。”羅偉紹博士表示,“整個行業真的需要良性發展,從智能制造入手提升自動化能力,來提高產能,研發投入的提高來加強核心技術的發展。”
由于疫情的突發,運輸、產能等方面的問題,此次也有很多額溫槍廠商將上游供應商換成了國內供應商,這對于國內供應商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表現機會。
所以筆者在這里呼吁,“倒爺”和一窩蜂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這個行業實在是太小了,但是很精。如果您沒有抱著為著行業良性發展或者只是貪圖一時名利,那勸您早點撤退,因為門檻太高過不去、法律的制裁終究也會到來。
編輯:Alisa 來源:物聯傳媒